,最快更新重生之拿破伦二世 !
塔列朗虽然很想完成这次的外交使命,但他也知道这是相当困难的,要想让亚历山大答应和法国和谈,签定停战和约将是很不容易办到的,所以他对萧杰提出的办法也没有反对。要是亚历山大肯接受条件签定和约的话,那么将这些俘虏放回去也就罢了,要是不的话,那么这些俘虏恐怕就没机会再回去了,或者说要回去也得让俄国拿赎金来赎。
1月23,塔列朗从华沙出发,赶去莫斯科。为了保护他的安全,萧杰特意从第88军团中抽掉了一个营的军队来护送。
塔列朗走后,萧杰也开始处理波兰的事务了,自从波兰被纳入法国的统治范围以后,大量的商人从法国涌来,其中萧杰的安德雷西集团在萧杰的有意扶持下抢占了很多丰富的资源。他们雇佣波兰低廉的劳动力开采各类矿产,其中以煤的开采最大。由于交通的原因,使得他们不得不把开采出来的矿物运到北方的格丁尼亚等港口,从海路运回法国。但这要提防英国海军的拦截,基本上每10艘运输矿产的船里面国人拦截,这令法国政府非常的气愤,但奈何自己的海军不是人家的对手,只能尽量的派遣海军护送,减少损失。好在英国人也只是将船上的货物搬空而已,至于人和船都放了回来。大概是他们想利用这种方式来从法国手里分取波兰的利益吧。所以他们也没有拦截多的船,只拦截百分之十而已。即使这样,法国还是从波兰取得了很大的利益,所以也默认了这种情况。在海军不能击败英国,他们对这些是没有反抗的实力的。
在将俄国人全部赶出了波兰以后,为了更大的控制波兰政府,萧杰对波兰的各种势力进行了一次大清洗,首先进行的是军队中的清洗,在各种武器陆续到达以后,波兰军队也开始慢慢的形成了战斗力,虽然还不能和法军相比,但也能成为法军很好的助力。在这种情况下,萧杰将那些对法国保持敌视的军官以及那些摇摆不定的波兰军官全部排挤出了军队,换上了亲法国的军官,使得波兰的这12万军队牢牢的手中。
第二个则是对波兰政府进行了清洗。波兰政府成立的时候,为了维持波兰的稳定,以免在和俄国的对抗中发生后院起火的状况,所以在政府中保留了部分反对法国的势力。现在俄国人已经被赶出波兰了,那么也是将这部分人排挤出政府的时候了。利用这个机会,萧杰对卡库斯特进行了打压,将他从第一执政的位置上拉了下来,然后将克罗普洛斯扶持了上去,也算是完成了他对克罗普洛斯的承诺。虽然这让卡库斯特非常的愤怒,但现在波兰已经完全被萧杰掌握在了手里,他的反抗显得是那么的无力,最终他的羽翼也被削减了很多,要不是为了避免克罗普洛斯一家独大,萧杰是不会留下这些人的。
第三个则是对波兰的工商业进行残酷的打压,使得波兰的本土工业完全崩溃,而法国的各种工业厂矿则趁机进占波兰,并迅速的占领市场,使得波兰在经济上完全成了法国的附庸。在也不能动摇法国在波兰的统治。
将处理这些事务的计划整理出来以后,萧杰就全部交给下边的人去完成了,他自己则再次沉沦进了玛丽的温柔香中。当然,在这其间,他也不忘给远在巴黎的安琪儿写了很多表达他的思念的信。严格的确保自己的后院不失火。
另一边,塔列朗经过1个月的长途跋涉以后终于到达了莫斯科。但俄国人对待他们的态度却非常的冷淡,不仅将他们安排到最差的驿馆,还多次寻找各种借口对他们进行刁难。驻扎在莫斯科城外的护送塔列朗的第88军团的一个营也被俄军有意无意的包围了起来,要是变的话,俄军将迅速的对他们进行攻击。
接待塔列朗的是一个低级官员,但同样从他的眼中也可以感觉的出他对法国人的愤怒,毕竟数十万军队的伤亡已经让这个国家现在的形式非常危急了,那么对于这些罪魁祸手又岂能有好脸色看呢?
塔列朗也非常的气愤,他觉得自己被人家忽视了,在心里发誓要给这些野蛮人好看,但现在这里却不是法国,不是他能耀武扬威的巴黎,所以他不得不忍气吞声。“先生,我代表的是法兰西的皇帝陛下,我要求晋见沙皇亚历山大陛下。”
“不是跟你说了吗?我们伟大的沙皇陛下现在没空,等陛下有空的时候自然会接见你
.
接连碰了几次壁,塔列朗的耐性已经快要消耗完了,正当他准备放弃这次的使命返回俄国的时候,负责接待他的那个官员来说沙皇要接见他。塔列朗这才和那官员一起前往克里姆林宫晋见了沙皇。
“叩见沙皇陛下,我谨代表我国皇帝陛下祝福您和您的国家越来越强大。”在见到亚历山大的时候,塔列朗恭敬的行礼。
听到塔列朗的话,亚历山大的脸色一下就变了,这次俄国在法国手上损失了几十万军队,还丢掉了波兰,塔列朗这么说不是在讽刺他吗?实际上这也是塔列朗有意这么说的,谁叫他被扔在驿馆晾了这么久呢?泥人都还有三分火气,更别说这位位高权重的法国外交大臣了。
“感谢贵国皇帝陛下的祝福,我也祝福拿破伦陛下和法国越来越强大。”亚历山大面无表情的说道。“不知道公爵阁下这次来莫斯科有什么事?”
“这次我是因为我国陛下不忍看到法俄两国在继续敌对下去了,希望两国能够结束战争,实现和平。”塔列朗没有绕弯子,直接说出了自己的来意。
“哼,和平?公爵阁下认为我们两国之间还可能实现和平吗?”亚历山大还没有回答,一个长的高瘦的老头直接冷冷的说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