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那毕隆虽然不是白手起家的人物,但是在兵事上也绝非外行,知道明缅边界在很大程度上比明越边境的地理交通更为复杂。如果明朝伐缅,在同一时间充其量也就只能维持三四万精兵左右的进攻兵力。当然,几万精兵的进攻仍然不是此时的缅军能够绝对有把握应付的,搞不好就会让自己空耗国力给周边政权以机会。
可是:如果自己的军队能够获得一些极为先进的武力,能够用并不算多的兵力和代价就能够轻易的击败对方几万精兵,那就完全可以在缅甸甚至西南一带立于不败之地了,甚至一统整个东南都未必不可能。
身为君主的阿那毕隆也不难想到:这样一支精锐的军械如果掌握在自己的手里,王权的地位巩固性乃至整个国家的组织力也很显然会因此更上一个台阶。
就这样,阿那毕隆最终还是下定了决心展开摊牌。当然条件也是存在的,那就是那些残存在明缅边界一带的漏网之鱼们必须先跳出去,至少在很大程度上消耗对方的火力和人马,增加对方的伤员乃至在这样的天气下很可能因为伤员的出现而带来疫病的可能,自己所率领的主力才有可能在随后展开行动。
摊牌的决断下达之后,整个缅甸似乎完全不同于以前的战争机器也开始运转起来,各地的兵力也都在这时候向陇川方向一带调动。因为几十年前持续时间并不算短的明缅战争,在新征服的不少地方之内也都有日常的囤积乃至储备,大军在自己控制范围之内的调动,至少在旱季的时候还是暂时不会面临太大的问题。
当然阿那毕隆也明确了一个原则:那就是如果“鱼”没有在之前的胜利中变得自大,并且按照自己的期望“上钩”,自己也绝对不会率领大军去攻打陇川。
即便拥有几十倍的兵力优势,复杂地形之下的野外伏击是一回事,如果深入敌境攻坚就是完全另一回事。毕竟自己的政权不是大明那样的政权,如果在一次大规模的赌博中失了手,反而被对方算计,那很可能就会带来根本无法承受的后果。也只有在自己能够影响和控制的地方拥有战机,才能够最大限度的将意外风险降低到最低。
此时的萧轩,的确开始率领集结起来的队伍逼近到了临近天马关一带的地方。在这一带,即便是中原的冬季,也似乎如初夏一般让携带不少辎重的队伍在行军的时候感觉到炎热,依然不灭的蚊虫在白天能给队伍带来不少的麻烦。好在不到两千人左右的队伍,不惜血本的集中了不少资源的情况下,也准备好了不少驱虫的药物。燃烧的烟雾伴随着整个队列,专门饲养的蜻蜓也在四周飞舞的情况下,终于让困难降低到了最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