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啊,是君主高估那些人的意志了。如果他们中大部分人都有为了自己乃至自己家族的利益宁为玉碎不为瓦全的决心,乃至我军以前设想的那种阶级自觉,当初南宋时候神州陆沉之事也就不会发生。在一些人的眼中我军虽然比当年的蒙古人更可怕,对所谓‘华夏’的危害更大。可是下层支持我们的人却不是当年神州陆沉之时可以相提并论的。。。”十三省内的战事初定,周大勇似乎也稍稍松了一口气。
萧轩忽然间感觉到一丝隐忧,不过自己一想也觉得没什么,就郑重的叮嘱道:“自当年夏禹以来,真正意义上让下层百姓彻底翻身,实现人人均等的革新可谓从未出现过。很多人根本不相信我们进行的事业是一场革命,以为只是靖康之变那样的内战,或者充其量改朝换代而已,这是毫不稀奇的。毕竟我军在基层所做的工作,现在也仅仅局限于徐州、山东等个别地方。当海外的敌人,其实要比海内的敌人规模庞大的多也危险的多。只靠现在我军三四个教导师总共两万有余还不是很巩固的精锐力量,并不足以真正征服人口规模和经济规模并不逊色于华夏,技术上和作战水平乃至动员能力因为累世连年战争的域外。在矛盾突出而且民众的勇敢决心还算像样的安徽、江西、湖南、广东等南方新解放地区的基层变革要进行有效的展开了。不要怕出乱子,新旧交替,没有乱子才是新鲜事。甚至在人手不足的时候,可以让那些新投降过来的人们在去交投名状看看成色,至于北方的建奴。以前的时候我们觉得那是个威胁。不过现在看来,传统意义上的北方少数民族政权应该已经没有资格成为我军最首要的威胁了。。。”
关于基层土改乃至大幅度“倒逼产业升级”的想法,如今的萧轩比过去看的更开一些。萧轩以前曾经看过的很多近代历史架空小说都习惯主张不犯错误,主角军乃至主角体系内的任何人是绝对不会饭普世错误的。然而,世事那儿能尽如人愿?如今整个社会的变革共识可以说远远无法和近代相提并论。即便是阿Q那样的人,又为什么不能成为时代的弄潮儿呢?在这个时代进行大的变革,不公平不正义不普世乃至冤死的人,或许比近代还多,不过萧轩相信要想让中华在数十年的时间内就大变样,这是需要的。中国的劳动力太过剩了,国民太勤劳和顺从了。如果轻轻松松就能从民众那里获得稳定的利益,谁还会用心升级自己的管理体系,乃至技术体系?欧洲可以改良,而助推中国进入近代社会,恐怕也只能采取这种看起来代价有些沉重的大变革了。。。”
就这样,一场风暴在崇祯三年夏季的时候很快就上演了。按照萧轩的安排,搅动基层那谭死水,先从民风比较强悍、并不算软弱的一些地方的县治开始。同历史上大革命的时代相比,如今萧轩手中真正勉强堪用的人才多在军队,而且一时分不出太多可靠的人来用于基层。
在这种情况下,只能是以军队为核心的少数营官接替一些地方的县治,并按照新的思想和法统乃至法规体系办几个影响力很大的大案。如果乱子太大,那就集中力量针对这些地方进行彻底的清洗。不在乎冤案有多少,手段有多简单粗暴。因为萧轩很明白如今的自己根本没有细活的人才和条件:除非自己愿意浪费少则七八年多则十几年的时间来进行培训。可萧轩很担心到了那个时候,自己会不会被有关国本之争的一些俗物缠身了。
第一批“军管会”的代理县令乃至挑选出来的骑兵营,首先确定了黄安、麻城、广东陆海丰地区、六安、榆林等少数五十个地方宗族势力并不是太强,民风却并不是太弱的地方首先确立“样板”来让周边那些“传檄而定”的“橙色县区”明白自己应该怎样按照新的规矩去做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