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1、上山下乡(1)(2 / 2)

大清龙棺 舞马长枪 1223 字 2022-07-09

柳阿姨喝了口水,神色恢复了过来,点了点头,告诉我们,就是那里,后来才划归给公主岭市了,她们当年那阵还叫怀德县,插队的地方叫火炬公社,当时的集体户有十五个人,九个女的,六个男的,刚开始时谁都不认识谁,不过天天在一起干活,时间久了,也就彼此熟悉了。

说到这儿,老太太自己忍不住乐了,对我们说,她刚到农村那阵子,地里的农活是一样也不会干,有一次生产队长让她们到谷地里去拔草,可是她也不知道什么是谷子,什么是草,把好端端的谷苗全给拔掉了,留下了一行草,把生产队长的鼻子差点都给气歪了,挨了一顿骂还不说,最后还被扣了工分。

我们听了也是忍不住地笑,在那个特殊的年代,也真难为了那些知青了,每个时代都有着不同的困苦与无奈。

刚开始,她什么都不会干,样样都得现学,很不习惯农村的日子。后来在村子里住久了,也就习惯了农村的生活,渐渐地也就适应了。她那时个子小,也没有劲儿,干不动多少活,所以工分挣得最少。

那阵子,都说“工分,工分,社员的命根”,因为公社当时分配各种粮食、财物都要用工分这个大分母去分,所以都把工分看成是命根子。她们每个人的工分都不一样的,都得靠自己的辛苦劳动去挣,一个工分一毛多钱,一年也挣不下一百块钱,根本就不够花的。

柳阿姨说到这里,摇头笑了笑,说道:“当时,在我们集体户里有个户友叫董喜,年龄比我要大一些,比我来的也早,长得很结实,平时总帮着我干些活,生活上也很照顾我,所以我和他的关系也就越来越好。平时有什么事也总找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