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9章 社交距离与亲疏程度的正比例关系(2 / 2)

(3)如果强行进入他人的亲密距离,多半会被认为是对他人的侵犯。

如恋爱中的男方在条件未成熟时企图用搂抱或亲吻等方式示爱,女方就会觉得男方无礼地侵犯了她的势力圈,就会感到不安,继而抗拒或表示愤怒。

(4)为了容纳更多的活动者,要尽可能使每个处于亲密距离的人分配到必要的界域。

人类关心自己的势力圈,以眼前为最大,也就是说一个人对前方始终保持强烈的势力意识,而对自身的两侧和背后关心较少。

当然,人际距离体现出的关系亲疏,只是一个大致的界限,并非固定不变。一般来说,男人需要的“安全圈”比女人大一些,同性之间更是如此。相比之下,女人的“戒心”较弱,大街上她们喜欢拉手搭肩而行,有时与陌生人相处,都表现亲热,堪称为天生的外交家。若几个男人共处一间小房子,他们就会感到焦虑不安,情绪易于冲动,而同等数目的女人共处一间屋子里,却反而关系更加亲密融洽。

性格内向的人,比性格外向的人需要更多的空间。同一个人安全感强时所需“安全圈”缩小,而感到有威胁时则“安全圈”扩大。同时人际距离的远近还因民族文化不同而有所差异。

这种人际距离,也可以进行心理调解。如:在拥挤的公共汽车或闹市中,不存在私有和公共空间(除司售人员外)。但此时人们常常会把视线转移到别的地方,一般不会四目相对,从而达到自己心理上自我意识的空间。

一个人与他人距离的远近取决于不同的民族和文化。即使在同一国家、同一民族之中,还取决于不同的场合。

澳大利亚人喜欢有一个宽敞的空间,交谈时也喜欢与他人拉开距离。

日本人由于常生活在拥挤的环境之中,因此,日本人的空间感觉圈往往小于其他国家的人。

非洲人的空间感觉圈比美国人或中国人小得多。因此,中美两国人在和非洲人谈话时很可能会感到别扭或感到某种威胁。这种感觉主要来源于双方文化的差异。

人与人空间范围圈的狭小,除了取决于不同的民族和文化,同时也和很多因素有关:

在宾客众多的晚会上,人们必然会靠得近一些,以便交谈。

在公园、办公室、酒吧或其他社交场所,人们也往往靠得较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