甚至根本适应不了,或者不愿意去适应。
因为一旦适应了商鞅推行的变法制度,就意味着必须抛弃以前那种自由散漫的生活,同时落进自己口袋里的种种利益也会被狠狠的削减到一大半,收回国库当中,只留下少少的一部分才是自己的。
靠着这么一点少少的利益,那些习惯了养尊处优、被奴仆们众星捧月的秦国贵族,想要继续维持自己以前那种奢靡颓废、什么都不用干的的日子,根本是不可能的……
因为商鞅这个人一开始就是贵族出身,他比谁都清楚各国贵族的生活方式,但是随后他又跌落成普通百姓,甚至还成为了魏国贵族家里的奴仆,靠伺候别人来养活自己,所以他也同样了解那些平民百姓们的生活。
战国时期的社会构成就是这么简单,远远没有现代社会各种行业各种身份来得复杂。
在那个时代里,人们的社会身份基本上就只有两种。
一种是贵族。
包括王室、大臣、拥有爵位或封地的各家诸侯等等,都属于贵族行列。
而另一种就是普通百姓。
和贵族阶层相互对应,一个高高在上,一个卑贱如泥。包括那些种田为生的普通农民、做点小生意养家糊口的商人,甚至是诸子百家里的各种江湖人士,比如儒家、道家、法家、农家、墨家等等,名头打得再响亮,本质上却还是属于百姓行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