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句话叫作“大势所趋,无力回天”,其实用在这里也挺合适。
当时的国内整体经济就不发达,百姓穷得连裤子都穿不起,而且普遍都不识字,文化程度极低,哪有什么闲钱和眼界来考虑商业发展和投资的事情?他们恐怕连商业投资这个词都不认识。
没有潜在的客户根基,再有商业天赋的人也没有办法可想,只能遗憾的作罢。
而商人逐利原本就是常情,既然没有利益可图,那些追寻利益和发展的华人家族自然就不愿意留在原地浪费时间,反而更倾向于前往海外的发达国家寻求发展。
这就是为什么,在上个世纪中早期的时候,大量的华人拖家带口的前往淘金,很多人更是一去不回,直接就在海外定居的原因。
而国内穆氏从民国时期与海外穆氏分家之后,便一直驻扎在新加坡。
这个国家的经济发展虽然比国内要快,但终究受到地域性面积的限制,格局太小,别说是和国内相比了,就是和海外那些面积不大的小国家都没办法相提并论,发展潜力毕竟是有限的。
国内穆氏在新加坡发展了近百年时间,亲眼目睹了这个小国家从贫穷到繁荣、再到盛极必衰的发展过程,有眼力的穆家人已经可以看出未来的经济颓势。
说简单一点,穆家在新加坡已经没有多少利益可图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