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7章 中篇(2 / 2)

带有这种先入为主的偏见,怀疑论者最后是越猜越疑,越疑越猜。正如英国思想家培根所说:“猜疑之心有如蝙蝠,它总是在黄昏中起飞。这种心情是迷陷人的,又是乱人心智的。它最终将导致一个人做错事情。”

回顾历史,一代枭雄曹操的身上就有猜疑这一典型性格。

曹操刺杀董卓不成,独自一人骑马逃出洛阳,飞奔谯郡,路经中牟县时被擒。县令陈宫慕曹操忠义,于是弃官与之一起逃亡。两人行至成皋,投曹父故人吕伯奢家中求宿。

吕伯奢一见曹操,非常高兴,又听说其刺董卓未遂,正遭缉拿,更是欷歔良久。之后,他转身出门,命四个儿子杀猪宰羊,自己则去四里外的集上打酒。

由于刺董之事,曹操终日紧张,加上他生性多疑,所以就没有真正静下来过,即使在吕伯奢的客堂里,他依然两耳高竖,坐立不宁。他刚喝完一杯茶,就听到了霍霍的磨刀声,侧耳再听,竟听有人说:“马上堵了门,别让他跑了!”

多疑的曹操哪知道是在杀猪宰羊,他认为吕家人要报官杀害他,于是心一横,拔剑出门。“好一群不顾大义的小人!”吕伯奢的小孙子正在瞪目瞅他,曹操忽地一剑刺去,将人杀死。曹操没有任何反应,仍是一剑一人地杀向后院。

曹操来到后院,见吕伯奢的四个儿子正在捆猪,心中猛地一顿,知道自己杀错了人,但仍掷剑砍去。又是四剑之后,曹操觉得自己的身体突然软了下来,遂拄剑在地,闭目不语。良久,忽拔剑挺直,对天长笑:“宁教我负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负我!”笑毕,一剑砍断马缰,手抓马鬃,跃身而上。

当然正史上可能对这一段还有存疑,然而曹操性格中的多疑却也是不争的事实。

猜疑是人性的弱点之一,是害人害己的祸根。一个人一旦掉进猜疑的陷阱,必定处处神经过敏,对他人、对自己心生疑窦,从而损害正常的人际关系。如果猜疑发生在朋友之间,会破坏纯真的友谊;发生在恋人之间,会妨碍感情的发展;发生在同事之间,会影响正常的工作。

猜疑是一种狭隘的、片面的、缺乏根据的盲目想象。当你发现自己的疑心越来越重的时候,请你控制住自己的胡思乱想,不妨从多方面看待自己怀疑的对象,想办法加上一些“干扰素”,如“也许是我弄错了”,“也许他(她)不是那种人”,“也许情况不像我想象的那么糟”,等等。这样,你就能渐渐地消除自己的一些不符合实际的假想和推测。而如果你跟好猜疑的人做朋友,就一定要小心谨慎,尽量让对方明白你的意图,从而减少不必要的误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