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是南门、接着是西门,二城门先后被阻卜军登上城墙突破,柴荣不得不收缩两门的禁军渐渐向城中撤退,但二门一失。擅长骑兵冲锋的阻卜军,便可从城外长驱直入了。事态万分紧急之下,东门的赵匡胤二万骑兵从东门擅自向南门外的阻卜军大营发起了冲锋。
而西南两门已经失守。赵匡胤部一旦动作,皆被阻卜军发现,于是,南门的阻卜军大营及时集结起三万阻卜骑兵向北突击。
两军就在南城墙到东城墙的拐弯处迎面相撞。
赵匡胤放弃东城外阵地,违抗柴荣的命令擅自出击,有他的原因。赵匡胤是个热血之人,虽然有着篡夺大宝的心思,但这其实都是陈抟从小耳闻目染的影响所致,至少在他心里。只要柴荣活着一天,他都不可能也没有力量去篡夺柴荣之位。
见到柴荣陷入危急而不想法救援。这绝对不是赵匡胤的性格。而赵匡胤也有一些私心,他无法接受被柴荣夺去兵权。当日放耶律抹只北逃,也是出于留住兵权的原因,虽说有陈抟弟子的“蛊惑”,但最主要的是陈抟弟子的话击中了赵匡胤的要害。
如今擅自出击以“围魏救赵”之策攻打阻卜军大营,也是想以救驾之功,挽回柴荣对自己的信任,所以此战,赵匡胤狠下心来,就算拼光最后一人,也要将阻卜军大营的军队牢牢地拖在南城门外。
城中的柴荣看到赵匡胤违抗自己的命令擅自出击,本来因为开封盛传流言而生出的嫌隙,被这一种浓浓的兄弟之情瞬间抹去。
柴荣自然知道周、阻卜两军骑兵之间的实力差距,这绝对不是拼命所能弥补的距离,况且以二万临时拼凑的骑兵正面对阵三万阻卜骑兵,结局可想而知。
柴荣一时热血上涌,令向训携一半人马向西门反击,自己则率另一半人马向南城门发起了反击。
柴荣的骨子里是一个刚正之人,容易被感动,只要不动摇他的帝位,他甚至可以拿出他的一切与兄弟们分享。
也许是受他义父郭威的影响,柴荣一生克俭,从未有奢侈之事,对于这一点,哪怕是百里无忌也自叹不如,百里无忌勤政却不节俭,爱民却不亏待自己。
无奈周国建国于兵荒马乱之中,时日不久,底子实在太薄,纵然两代周帝有奋发之心,却无回天之力。
向训根本无法阻止柴荣的旨意,只能奉令向西门发起了反击。
而柴荣则是在亲卫的簇拥下向南门突击,周军本已经士气低落,但在皇帝亲自率领冲锋的激励下,如同打了强心针般地士气高涨起来。
已经控制南门的阻卜军一时猝不及防,还真被柴荣赶出了南门。
而当阻卜军退到城门之外,场地一大,骑兵的优势开始显示,阵脚便渐渐地稳了下来。
这时就是实力的对抗了,周军士兵刚刚如打了强心针的士气便开始衰弱,而且衰弱地更加迅速。
这时的南门战场,赵匡胤部与阻卜骑兵在城墙角处厮杀,而柴荣则在南城门口勉力支持。
两人能远远望见对方,却无法会合在一处。(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