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二七章 神奇的老太太(2 / 2)

乡村怪谈 亦假亦真 3573 字 2022-08-30

说着话用手比划了一下,然后说:“晓东呀,其实那个济世之路才是你的正道,因为行医是一件荫泽子孙的好事,既能给自己积德,也能为后代子孙积德。在这里我说一句不好听的话,你们可别不爱听,看风水算命虽然好,那样游山玩水也很自在,可是那种不能荫泽子孙,还会有祸上身,五弊三缺是一个看风水的,逃脱不了的宿命,你岳父我早就说过,让他别看太多的风水,可是他不听。我在这里要劝你们,尽量的少看风水,多行医济世。”

我说:“大爷我知道了,一定听您的话。”

麻子大爷点了点头,然后说:“晓东你的飘零生活已经结束了,你命中缺土,如今有了一个家,按照五行学说,东方甲乙木,南方丙丁火,中央戊己土,西方庚辛金,北方壬癸水,家在中央,缺土补土,所以你今后在家就可以了,这些都已经注定了,你的医术也已经注定了。”

我说:“大爷这一切都是注定的吗?”

麻子大爷点点头说:“一切都是注定的,我举一个列子你听,咱们周围有很多老太太,在我们北边庄上就有一个老太太,她就是注定的天医,虽然不是那些大医,但是看阴阳之事,和小孩的惊吓,是咱们这一片响当当的。”

我知道麻子大爷说的这个老太太,我娘也对这个老太太推崇之至,我娘说过关于我的一件事,我小的时候,由于没有爷爷和奶奶,家里又缺乏劳动力,所以很小的时候,我就被我娘带着下地干活,有一次干活,就把我放在小沟的边上,自己去干活了。干完活之后,也没有说话,就把我抱回家,等回家之后发现我不对劲了,不吃不喝光睡觉,就是醒不了,我娘意识到我病了,于是就抱着我急急的到我们北边的那个庄,找老太太去看病。那个时候看病老太太不收钱,我娘给买了一盒金鹿的烟,不知道有谁还记的金鹿烟,金鹿的烟那个时候就算不错的烟了,至于丰收烟和普藤的烟都是大众烟。

我娘拿着一盒烟,抱着我到了老太太那里,老太太眯着眼睛一看,就对着我说:“他是孩子,虽然是上辈子为狐狸,可是这辈子灵窍已封,和常人无异,你不要缠着他了,你是你他是他,你缠着孩子只会增加你自己的罪孽,对修行无异。”

说完之后,我娘把烟放下,;老太太就对我娘说:“你下回抱着孩子去地里干活的时候注意一点,走的时候喊一喊孩子的名字,这样莽撞,把孩子的魂魄留在了地里,幸亏地里的黄仙本质不坏,只是想和你的孩子玩耍一会,没事了,你回去吧,回去之后,弄点阴阳水,给孩子喝了就没有事了。”

我娘回家之后,用开水和凉水兑了半碗白开水,然后给我喝下去,一下子什么病都没有了,有一次我跟着我娘去坐席,我们叫吃八碗,那一次见到了老太太,一起吃饭的时候,我娘就提起了那件事,老太太笑着说:“这个事呀,其实也怨你,你可能来的晚,不知道黄鼠狼子讨封的事情。”

我娘说:“这件事我还真听说过,可是这件事和晓东昏迷不醒有什么关系?”

老太太说:“看似没有关系,可是这个关系却扯不清。那次常大哥不是打了一只黄鼠狼子一大鞭子吗?那只黄鼠狼本来是讨封的,可是偏偏遇到了一个犟筋头,不但没有讨着口封,反而被打了一鞭子,黄鼠狼子气不过,就整天在树林里哭,你问问上了年纪的人都知道,有些人还亲自听见过黄鼠狼子哭。

这件事一传十十传百,大伙都知道,我怕黄鼠狼子这样下去,肯定不会有什么好事,于是就去劝解黄鼠狼子,让它放下心中的怨气,早日修成正果。那一天我早早的,在没有出太阳的时候,就去西湖找黄鼠狼子。其实我们这种人,通灵的动物,只要一看见我们,就会感觉到,关键是我们能和它沟通。一般早晨的时候,黄鼠狼子为了修炼,都是采百花之蜜,这样有助于修行。

我才到小树林,就看见那个黄鼠狼子骑着一只大兔子过来了,也不知道这个家伙从哪里弄的这只大兔子,长的和一只哈巴狗差不多,脖子上挂着马兜铃,一晃一晃的,倒真有点像马,其实大兔子四条小细腿,和马比起来,也不慢多少,况且穿山越岭的,比马强的多。

再看那只黄鼠狼子,这只黄鼠狼子骑着兔子,双爪抓着兔子身上的一根红薯藤,这根红薯藤看样子是用来当缰绳的,它骑着兔子,躬着身子,一张小脸,长着一个小尖嘴,绿豆大的眼睛,看着我咕噜乱转,一看就是精明的家伙。黄鼠狼子见到我站在那里,就赶紧的下兔子,走到我的面前,双爪作揖,朝着我拱手,我说:“你身为黄仙,怎么不去深山修行?”

黄鼠狼子一听,竟然在那里哭起来,一边哭,一边说:“修啥呀?早也修晚也修,被常老头一鞭子打成了奶奶头,我想起找常老头报仇,可是只要一看见他手里的大鞭子,吓的我这两条小腿就软,没有办法,我就去找常老嬷嬷,可是被常老头搅了局。“

我说:”辛亏是这样,不然你的罪孽可就大了,讨封的事,本来就是人自主决定的事,你没有修成,那是你的一劫,只要潜心修行,还能讨封,可是一旦伤了人,你的罪孽可就大了,会受雷劈火烧之刑。“

黄鼠狼子一听害怕了,连忙说自己不敢了,一定潜心修行,可是现在在村子周围,可以模仿人的动作,有助于修行,并答应我,在这里修行,再也不打扰别人,于是那只黄鼠狼子就在西湖里修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