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三十七章 规矩(2 / 2)

商姝 是老人 5686 字 2022-09-27

今儿那些老夫人来,确实不少都是心里面有心思的,她们想把自家孙女嫁到董府来。

董老夫人秦舒儿是一个人精,这些小女孩她一个都没见到过,那就一概一样的见面礼,不偏不倚。

不管是她完全不知道的人家的女孩还是她闺中密友的孙女,都是一样的。

就算是想要补贴密友们一些,不是还有回礼吗。

何况这次回来,短时间内也不会再走,有的是机会重新给这些女孩一份见面礼。

她的孙媳妇,还是顺着孙子自己的心意来好。

儿媳妇也是儿子自己选的,除了有些地方过于强势,甚至于霸道地要求自己和其他人,其他的也还都好。

她相信孙子自己的能力,只是可惜了孙女。

等人都走了,已经是夜间了,董青禾眼泪汪汪地看着秋苇和裴念,这两个人居然都不帮她,秋苇笑了笑,给她递上一盘点心就没说什么。

裴念从另外一边递上另外一盘点心,讨好地推到董青禾面前。

“罢了,不说你们了。”董青禾等着艾雨给她卸妆,叹了一口气,一副不想搭理她们的样子。

“今儿我可是接到了不少邀约,都给我借着学规矩的名义给推了,估计过不了两天,太后派来的嬷嬷就该过来了,到时候我就派人把你送回苍家堡。”

后面这句话是对裴念说的。

原本裴念是一直跟着她的,从苍家堡到药王谷再到太京城,只是如今她入了宫,一切就不一样了,裴念是个直来直往的江湖人,自然是不能再,跟着她入宫。

裴念咬了咬嘴唇,一句不想走的话没有说出来。

她知道虽说自己一像是声称要保护董青禾,其实一直都是董青禾在保护自己,董青禾觉着身为师姐,这是她该做的。

却不知道,裴念自己,是不乐意的,至少她坚持的一点就是有恩必报,而她用这辈子,都报答不了董青禾的恩情。

董青禾这是通知她,而不是询问她的意见,自己即便是反对也没用。

自己伸手把两枚木簪子取下来,头发都放了下来,这才舒服地伸了伸身体,实在是太难受了。

董青禾并不知道,正是因为她时常带着两枚木簪子,日后太京城乃至夏国的女人们才会纷纷效仿,简直掀起了一阵热潮。

木簪子轻便,带在头上不重,也能把头上好好地固定下来,对于她这种身子不好的人来说是最好的。

这是一部分人的看法,更多的人是喜欢上了皇后头上的木簪子,带着轻巧,走路都快了两分,也不锋利,梳头的时候不会伤到人。

还显得贤良淑惠,男人,总是希望自家夫人是一个端庄稳重的,才能管得住家,平日里见多了小妾们的珠光宝气,忽然见到正室的朴素大方。

这才是真正的好女人啊,又省钱又花心思,这才是会过日子的,哪里是那些成天只知道要打首饰的女人能比的,果然若是有什么不测,能同他共患难的还是正妻。

又有些心疼,自己乖乖地去外面打一堆首饰或者把手里的钱交上去了。

竹亦这两天有什么事一直没说。

董青禾有些疑惑,但她不说,总归不是什么大事,也就没问。

一直到几天后董青禾沐浴出来,竹亦才忍不住出声:“小姐。”

“什么事?”

“您手臂上的疤痕。”

董青禾低头看看,确实是这样的,她手臂上的伤疤,嗯,虽说是没有人会检查她身子,但万一被伺候的人看到,总会不好,谁知道宫里的规矩是怎样的。

“这两天多找找冰颜草就好。”

董青禾无所谓地道,这伤疤不是那么容易去的。

不过万一被发现,董家大小姐身上怎么会有祛疤的要治不好的刀疤,那可能会有麻烦。

“好。”

竹亦这两天就是担心这一点,小姐的手臂上有疤痕这件事只有她一个人知道,夫人也不知道。

万一以后有什么被发现了,那就惨了。

而且,入宫的人,身上是不能有这样的疤痕的,懿旨已经下了,自然是不能不入宫,恐怕,会有一些非常措施。

董青禾传令下去,让顺安堂和保和堂的人加大力度寻找冰颜草。

冰颜草是让人皮肤变得更好的东西,很有奇效,极为罕见。

董青禾的手伤了这么久,药王谷里面的冰颜草以前的都被用完了,一直都没有找到新的。

以前也让保和堂和顺安堂的人留意过,一直没有催促,抱着能够找到很好,找不到也没什么的心态。

这一次是真的要急需了,必须得快点找到。

董家。

几位宫里面的女官由九殷带着下车,在门房处递上了拜贴。

这是太后安排来教导未来皇后娘娘宫规的女官。

凭着董青禾目前的身份,自然是不会有人将她怎么样的,这来做女官,纯粹就是得到一个结实未来皇后娘娘的机会。

这种好事也不是谁都能轮得上的,这里的人,都是太后娘娘的心腹,自然是知道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

韩珍接到帖子的时候,立刻派人去知会秦舒儿一声,同时把董青禾带过来。

董青禾这些天就知道和秦舒儿在一起,秦舒儿对她好,俩个人一起倒是极为合缘,她都没机会好好教导她宫里面的规矩。

现在好不容易宫里面的嬷嬷来了,可不得借这个机会好好磨磨她的性子,别回头进宫真的吃亏了。

董青禾正在和秦舒儿一起打拳,听到消息的时候,整张脸都皱了起来。

她不愿意学规矩,尤其是宫规。

“祖母。”看向秦舒儿。

“不行,你必须得学这个。”秦舒儿的态度很明显,没得商量。

好吧,她去看看。

九殷同她也算是熟人了,见面多次了,“见过董姑娘。”

“姑姑请起,不必客气。”

这可是犹如秦舒儿身边蔡妈妈的人物,整个皇宫谁不给她三分面子,她也不能得罪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