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一十七章 科举考试(2 / 2)

商姝 是老人 5489 字 2022-09-27

一朝天子已经过了,如今皇帝和庆王世子是平辈,自然是没有了慈爱之心,庆王世子应该夹着尾巴做人才是。

一个亲王世子,在科举考试中取得好名次,还真是找死。只有立志于皇位争夺的皇子才会有这个想法。

除非,他是去出丑的。

科举考试是闭卷的,也就是在订下来之前,没有人知道是谁写的。

她倒要看看这世子爷究竟想要做什么。

“范明有没有做什么?”

范明就是这次他们想要扳倒的猎物。

“放心,他要是真的做了什么,我们一定会发现的。”乌海还是挺悠闲的,他喜欢这种看着别人去参加科举考试的感觉,科举考试其实特别不好受。

“对了,给你提个醒,最近贺家的贺行风好像经常出现在你父亲面前。”

董青禾皱眉,贺家的贺行风,她好像明白了什么。

“贺家人这是脑子抽了么?”

“董青禾”是一个病秧子,他们也真放心,就不怕娶回去马上死了,董家找他们算账。

“都是不放心啊。”

董家和贺家是亲戚,即便如此,贺家也不甘心,董家从来没说过要和贺家站在一起。

他贺行风又是什么,也要来提亲,她可不记得董青禾同贺行风有什么交集。

贺家的人就是好的,她董青禾的意见就不重要么,还是一个病秧子,有人要就是好的。

见她目光中有寒光闪过,乌海偷偷往旁边缩了一段距离。

这姑奶奶生气了。

韩珍也知道这件事,因为这时候她正在招待万氏,贺相夫人,贺行风和贺仙漱的母亲。

今儿万氏和林氏过来,其他人都没来,她就明白了她们的来意。

“行风侄子自然是好的,只是青禾她,唉,不好拖累了行风侄子。我们都是亲戚,出了什么事你们也不好说。”

韩珍推脱,董青禾和贺家,这件事她是镇压不下去的。

“哪里不好说了,青禾侄女端庄大方,又伶俐聪明,是我们的眼光好,更是你教得好,说什么拖累的。”

万氏嗔怪,说起董青禾脸上都多了两分笑意。

“说起来行风那孩子也算是表嫂看着长大的,虽说不是长子,但不用媳妇处理家族里面的琐事,乐得逍遥。”林氏来这里也不是坐着看的,被贺老夫人下了命令,要帮着把韩珍说服。

万氏也点头:“虽说是次子,但到时候该分的,也不会少,反而会多两成。”

贺家大房有三个嫡子,按道理来说贺觉风是最多的,贺行风和贺满风分到的加起来都没贺觉风多,如果真的贺行风多三成,那就绝不比贺行风差,至少表面上是这样。

“说起来这婶婶变成婆婆自然是好的,都是自己人,我也放心,只是青禾她,你们也说,行风是我侄子,看着长大的,我也不能害她,青禾吃了多少灵药才有今天,一个反复,到时候小两口生离死别,怎么忍心。”

韩珍唉声叹气,仿佛已经见到了不幸的未来,万氏和林氏交换了一个眼神,有这么说自己女儿的么。

“别的不说,你能把她养这么大,我们怎么就不能了,这女儿迟早是要嫁人的,要不然也对不起她。青禾是一个好孩子,我们全家上下都喜欢,行风也是第一次见到就移不开眼睛了。”

林氏接过话头:“对啊,我记得母亲寿宴也是青禾第一次参加宴会吧,也是两个人有缘分,这还是他自己求着我们来的,说是非卿不娶。”

韩珍微笑着,心里纵然不屑,表面上还是特别开心,“是么,只是,我也得问问青禾的意思,她病了这么多年,也是性子孤僻,前两天还说要出去游玩,又长大江南北呢。”

“正好,行风也有这心思,我以前啊还说他仗着不是长子,欺负他兄长,就知道自己多懒,现在看来,还挺有道理的。”

拿起茶杯掩饰笑意,其实韩珍真正想掩饰的是嘴角的冷笑。

贺家还能出这种男孩?

要知道董老夫人是嫡女,贺老夫人只是庶女,贺老夫人能够从一个庶女到现在的一品老夫人,也不知道当中经历了多少。

但不可否认,贺家的男人,都是努力到极点的。

晚上,韩珍同董城朔说起这件事,董城朔点头,他就觉着这些天贺行风经常在他面前晃悠。

贺家的小子想娶他的女儿,还是算了,他的女儿可不能嫁去贺家被伤害。

董城朔心里门清,贺家看起来风光,实则每一步都走得小心翼翼,女人嫁进去,实在不是什么好归宿。

他的女儿又不愁嫁,何必去遭那份罪。

晚膳时候,韩珍提起了这件事,董青禾白日已经听乌海说了还没什么,反倒是董青度大吃一惊。

愣了一下,怎么是贺家的小子,他还以为是罗家的呢。

董青禾和贺家小子应该是没什么的,他确信,那就应该是贺家一厢情愿。

要是真是罗家小子,说不定他还会从心里佩服一下,当然肯定是也要阻止的。

“我帮你拒绝了。”韩珍看了眼董青禾,虽说她时常嘴里心里说着要把兄妹俩的终身大事给解决了,其实最舍不得,最严苛担忧的还是她。

“好。”董青禾点头,喝了一口水,她没有意见,贺行风,她除了认识之外没有其他印象。

贺家这是要把董家拉上他们的战车啊。

韩珍看了眼董青度,想说什么又没有说出口,想了想今儿的事,终究是没说。

董青度低头喝了一口汤,还好躲过一劫,他实在不愿意和母亲探讨他看上了哪家闺女的事。

整个夏国的人,都等着看这次科举考试的结果,皇宫里面太后也等着。

“这次考出来的人才都要好好选,都是日后你的心腹,国家栋梁。”

“是。”楚琛点头,“今年是儿子执政以来第一次科举考试,想必人才济济,都是想跟着儿子的。”

“不错,身为皇帝,要知人善用,不拘一格,不要小看年轻人,你们有锐气,虽说少了两分沉稳,但更让人放心,星里面还是正气。”

朱太后是真的希望今年楚琛能够得到一批属于他自己的将来的肱骨之臣。

“儿子一定慎重对待。”